停格花路米:竜哥的創作指導札記
2010.06.20
文:陳竜偉
動畫創作:蔡宛珊、邱翊嵐、吳宜真、黃姿瑩 2007 7min
人造衛星發明了很久,但是遠在十萬八千里外的它們對我們來說似乎是沒什麼存在感,縱然這項太空科技所帶來的眾多服務如:越洋電話、衛星實況轉播、網際網路、氣象衛星雲圖、GPS導航等早已是21世紀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然而面對這些改變人類生活樣貌的現代千里眼與順風耳,我們好像也顯得理所當然,老神在在。直到Google Earth出現,大家好奇地動動手上的滑鼠,看著美麗的地表不斷被放大,放大、放大,然後我們從正上方〝垂直〞地瞪看著自己家的屋頂(還有別人家的屋頂),那宛如上帝一般騰空的視野,讓人感到既陌生又熟悉,真是神奇無比!從前在好萊塢電影中間諜衛星凌空窺探的情節,沒想到居然在自己的手指底下無所遁形的重現了,這時候才驚覺到原來我們的生活早已被大氣層外頭,鬼鬼祟祟的各式傢伙給盯上;現代人的的一舉一動都與天際上的衛星息息相關,這就是偶動畫短片〈星際‧新記〉的靈感來源。
根據可靠的數據指出,到目前為止,太空中有七百多顆的衛星,其中美國發射的衛星就有一半以上,各國在太空中的競賽,讓軌道上的生態儼然是政治把戲的延伸,十足人類世界的縮影。所以在邱翊嵐、蔡宛珊、吳宜真與黃姿瀅四個創作者的奇想中,這些各式各樣的衛星便幻化成戲感十足的動畫角色,有勢單力孤的菜鳥衛星、人多勢眾作風剽悍,宛如美式足球隊的美國衛星、風流瀟灑的007情報衛星大戰蘇聯殺手衛星、因為支持不同足球隊而大打出手的轉播衛星、還有號稱宇宙千里眼的哈伯衛星望遠鏡,總是神經兮兮地尋找外星人,但卻沒發現降落在自己身上的小飛碟…。
透過這樣一則擬人化的衛星故事,展現了一種自我解嘲的幽默感,讓我們重新將眼光投注到這些離我們既遙遠又密切的太空科技上面,在看完這部輕鬆頑皮的短片之餘,或許可以藉此檢視思考一下我們對待地球的態度,對科技力量的依賴,還有人類文明越來越不可思議的生活樣貌。
幕後映象
分鏡腳本節錄
導演邱翊嵐負責分鏡腳本的繪製,雖說是本片為偶動畫製作,但是嚴謹而詳細的分鏡設計有助於團隊之間的溝通,也可在開拍前將影片作一次紙上預演,用以檢視故事的敘述表現,並且讓後續的規劃和準備工作有所依循,所以說分鏡腳本是動畫製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藍圖。
各式衛星角色的設計草圖,利用工業化現成物品的材質與外型來拼湊出人造衛星的造型,可以營造出機械與無機的感覺,符合視覺形式與角色內含的一致調性。
以市售的扭蛋殼來當材料,經過切割、鑽鑿與黏合的加工手法,組裝出本片的主角小尿布衛星,手腳與眼睛的部份亦利用小型零件材料、塑膠彎管、塑膠扣等來製作。
上圖為啤酒空罐製作的兩款衛星角色,從找尋各式生活材料、觀察材料、解構材料再到重組材料,創作者可以感受到製作過程中千變萬化又饒富發現的樂趣。右圖是從太空中觀看的地球模型,是籃球外面包上一層黏土製作而成,很手作的風味,在螢幕上看起來效果也很好。
綠色小外星人是本片中唯一採用黏土製作的角色,相對於人造衛星的金屬機械質感,黏土的特性較適合表現有機生物的角色;圖為黏土角色設計與製作者吳宜真與黃姿瀅。
角色幕後的靈魂人物:小嵐與小蔡,開朗熱情的個性與喜感,巧手將衛星角色表演得活靈活現精彩無比。
衛星在太空中翻滾、漂移的動作,當然得用支架來協助拍攝啦!不但如此,在監看螢幕上也必須將角色表演的動線預先做規劃,然後用白板筆暫時畫在螢幕上,表演時就照著畫線的軌跡移動,而動作的變化幅度也預先做好中割規畫,可增加拍攝的效率和效果。
〈星際‧新記〉製作的方式,是採用大量的現成材料來加工、拼裝,這些現成的材料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的回收廢棄物,如工業塑膠製品、啤酒罐、寶特瓶、電線、電子零件、扭蛋殼等;在角色設計的過程中適度的引用原始材料的外型結構,保留現成物品的趣味性。當初製作團隊決定選擇此一作法,便是考慮到可以在表現形式上呼應「人造衛星」這個工業議題的內涵,又可以符合當今環保的意識。當然以偶動畫而言,從現成物件中去取材利用,由來已久,也是停格動畫摩擦出超現實感受的視覺元素之一。但是最重要的概念是,偶動畫的獨立創作者只要透過靈活的變通和設計,便可以不受高昂經費和專業材料、技術的限制,自由盡興地拍攝屬於自己風格的偶動畫電影。
留言列表